热浸工艺可有效解决钢化玻璃自爆
信息来源:http://www.mhblc.com/ 发表时间:2017-6-19 15:16:28 关注量:1803
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钢化玻璃,为提高钢化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钢化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钢化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钢化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热浸处理又称均质处理,俗称'引爆'。热浸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280℃-300℃,并保温一定时间,促使硫化镍在钢化玻璃中快速完成晶相转变,让原本使用后才可能自爆的钢化玻璃人为地提前破碎在工厂的热浸炉中,从而减少安装后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该方法一般用热风作为加热的介质,国外称作'HeatSoakTest',简称HST,直译为热浸处理。
从原理上看,热浸处理既不复杂,也无难度。但实际上达到这一工艺指标非常不易。研究显示,钢化玻璃中硫化镍的具体化学结构式有多种,如Ni7S6、iS、NiS1.01等,不但各种成分的比例不等,而且可能掺杂其他元素。其相变快慢高度依赖于温度的高低。研究表明,280℃时的相变速率是250℃时的100倍,因此必须确保炉内的各块钢化玻璃经历同样的温度制度。否则一方面温度低的钢化玻璃因保温时间不够,硫化镍不能完全相变,减弱了热浸的功效。另一方面,当钢化玻璃温度太高时,甚至会引起硫化镍逆向相变,造成更大的隐患。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热浸处理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热浸炉工作时温度的均匀性是如此的重要,而多数国产热浸炉热浸保温时炉内的温差甚至达到60℃,国外引进炉存在30℃左右的温差也不少见。所以有的钢化玻璃虽经热浸处理,自爆率依然居高不下。
实际上,热浸工艺和设备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中。德国标准DIN18516在90年版中规定的保温时间为8小时,而prEN14179-1:2001(E)标准则将保温时间降到了2小时。新标准下热浸工艺的效果十分显著,并且有明确的统计性技术指标:热浸后可降到每400吨钢化玻璃一例自爆。另一方面,热浸炉也在不断地改进设计和结构,加热均匀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可以满足热浸工艺的要求。
更多钢化玻璃推荐阅读:
钢化玻璃保养小窍门
钢化玻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你知道吗?
如何鉴别买来的究竟是不是钢化玻璃
教你避免买到假冒的钢化玻璃